English

构建西部特色文化刍议

2000-03-1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我认为认真研究和总结西部文化特色及其与东西方文明互补互融的关系,构建西部特色文化开发的新思路和新战略,是实施西部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构建西部特色文化的紧迫性

从横向比,西部改革滞后、开放滞后,东西差距拉大,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特色奇异、历史积淀厚重的西部文化的特色弱化和开发滞后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系统内,西部文化有不同于东部文化的特色。其中,巴蜀文化、秦陇文化、西域文化、青藏高原文化、滇黔文化又各有自己的地域性或民族性特色。生态多样,民族众多,物产丰盈特异,民风习俗各呈异彩,至今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自然和文化遗迹。秦陵兵马俑和广汉三星堆两处文化遗迹代表着西部文明特色的结晶。以这两个“第一品牌”为代表的西部各省区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习俗,对提高西部知名度和从事西部文化开发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效应。但是,我们对这种潜在的历史优势和传统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重视。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对历史文化和历史风貌的蔑视,为急功近利的开发而牺牲历史文化,忽视创造和发展自身的特色文化。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世界文化在走向多极化,出现了西方的科学主义与东方的人文主义互融互补、和谐发展的趋势。适应这种趋势,西部发展既需要本身固有文化的发展与现代化,又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和东西方文明互补互融的潮流中构建和发展西部自身的特色文化。特色文化是特色经济的背景和内涵。同样是市场经济大竞争立足的基础。如果我们只注意传统特色经济而不注意传统文化特色内涵,就很难适应世界市场的潮流。例如,成都小吃、川菜、川茶、丝绸等传统名牌产品,就因为我们不注意研究和开发其文化特色,更不注意在制作、营销和管理等方面使固有的东方文化特色与西方的科学主义相结合,不注意研究两种文化的互融互补,其后果不仅在快餐市场和时装潮流面前失去了竞争的能力,而且也使自己的特色文化趋于衰落。这些深刻的教训,启迪我们必须研究西部文化的特色,认识东西方文明互补互融的规律,构建西部的特色文化。

西部各省区在历史上都曾创造过不少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的历史文化纪录。但小富即安、越穷越安土重迁的传统小农思想和文化心态往往妨碍西部人创新力的发挥,这些光辉的纪录也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以笔者所在的四川省为例,弘扬四川人创新的精神,避免四川人文化心态的弱势,这对树立电子信息产业所需要的前瞻性、超前性观念,肯定会带来助益。否则,又会重复历史上四川人创新中断的覆辙。

在观念上制约西部发展的还有现代企业意识、风险意识、投资意识的薄弱,还有注重投资硬环境而忽视投资软环境的建设等问题。现在,国家和西部省区都制订了鼓励人才西进的政策,但这也要西部人有容纳百川、招贤纳才的胸襟和心态。古人说蜀人“柔褊”,就是说心胸狭隘,内耗严重,长于整治人而不长于整治山河,这种风气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单位内还存在。

西部文化大开发的历史经验

几千年来西部文化的开发和发展,为我们今天开发西部文化留下了不少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一)在东西方文化互融互补的交流进程中,坚持创造和发展西部文化自身的特色。西部文化具有开放性、兼容性、革新性的历史个性。这种历史个性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进程中通过互融互补而丰富起来的。汉唐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西部的丝绸、蜀郡的漆器和铁器远销到中亚、西亚和希腊、罗马,而中亚、西亚的毛皮、毛织品、马匹、瓜果、香药又不断输入我国西部。在四川新都画像砖上有西域双峰骆驼的题材,在四川彭山崖墓有安息艺术中的翼形兽的形象。四川画像石中的神仙羽人和裸体人像是受到希腊罗马艺术构思的启迪。巴蜀文化、楼兰文化、河西走廊文化就是在这种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互补中而形成自己独到的特色的。这对我们今天在中西文化的交流撞击中构建西部的特色文化有相当的启迪性。

(二)特色产品获得持久的市场消费群,依赖于文化的宣传和文化品味的传播。巴蜀地区是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诞生地,是独具特色的盖碗茶文化的发源地。巴蜀茶文化通过一千多年的对外传播已遍及于世界。每年人均茶的消费量,英国人是3.6公斤,德国人是1公斤,法国人是230克,在世界上已获得持久的市场消费群,靠的就是茶文化的生活艺术和生活品味对他们的吸引力。现在,茶叶不仅产于中国,也产于日本、斯里兰卡、印度、俄罗斯、北非和南美。在这些国家,茶叶不仅直接作为饮料,还被改造为果酱、糕点和奶油,适应了西方人的生活口味和文化品味。这里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宣传和介绍茶文化。四川能否在这庞大的世界市场和竞争对手面前,承袭和重振茶文化第一的雄风,能否站到世界市场的第一位,这就决不是靠单一的茶叶经营所能解决的了,关键是要用文化研究和宣传来培育消费者市场。从茶文化传播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对西部文化大开发有更深刻的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构建具有特色文化背景的特色经济,应该成为西部开发新的思路。

(三)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开发。西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往往也是历史上贫穷落后的地区、汉代开发西南夷的历史经验说明,开通了五尺道和牦牛道,解决了交通问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就会得到发展。“募民屯田”,汉族地区先进的耕作技艺和文化传到了西南夷地区,西南夷有特色的文化习俗也传到了成都等汉族地区,加强了两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今天,运用汉代开发西南夷的历史经验促进对四川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开发,是对四川西部和四川东部的发展都有互利影响作用的大好事,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构建西部特色文化的几点建议

西部不仅有物华天成的生态资源,而且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几千年来,西部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与东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而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表现出人们所习称的“西部特色”。从把资源优势变为市场资源的角度看,这里许多地方还是可待开发的处女地。西部和东部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和途径有所不同,因此,西部开发要借鉴东部的开发经验,但不能照搬,必须考虑自身的特色和开发途径。西部发展市场经济需要走特色经济之路,更需要走特色文化之路。特色经济的特色是在特色文化的背景下展开显现的,因此,发展特色经济离不开发展特色文化,两者都应该提到西部开发同时并重、并驾齐驱的战略高度。为此,特对构建西部特色文化的思路和战略,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西部特色文化的开发放到应有的战略高度,制订西部文化开发战略,在启动西部再造山川秀美工程的同时,重视和抓紧西部文态秀美工程的启动,做到生态环境和文态环境同时并举。建议中央和西部省区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要有相当比例用于西部城市文态环境的建设,改善投资软环境。

(二)利用西部特色文化,发展西部旅游产业。西部拥有众多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还有众多的世界级品牌,要把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变为市场,发展为支柱产业,必须走旅游产业化发展之路。应积极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实施立体式开发战略,保护与开发并重,让静态文物活起来,使之成为文物资源深层次开发利用的突破口。

(三)建议中国社科院和西部省区的社科院组织研究队伍,加强对西部特色文化的研究,为深入开展对西部特色文化的性质、特征及发展规律的研究,西部各省区的社科院可抽调研究力量,联合成立西部特色文化开发研究团体,以集思广益,贡献智慧,为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服务。

(四)发展西部教育文化,对西部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和文态文明教育,实施知识获取和知识创新的创新力教育,使生态保护意识和文态保护意识深入全社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